企业中HR们经常会根据不同业务修改岗位体系,以实现所谓的标准化。如同不同裁缝缝制衣服,选择合适的尺子去裁量,让量出来的数据看上去更加规整。
衣服有很多,如果量衣服的尺子变了,原有衣服设计尺码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度量衡去裁量或者转换计算。所以,企业组织岗位以至权限体系,变动的成本较高,变动频率不应该太高!
可能有HR要说了,岗位体系和权限体系长时间不变动,那不是削足适履嘛?那么别忘了,岗位体系和权限体系是标尺,不是衣服!企业不断壮大,长高大了得跟着换大号的衣服,但是不一定要修改衣服的的测量方法!
扯了这么多,那么企业的岗位体系和权限体系适合在什么情况下调整呢?
企业岗位体系和权限体系的调整,往往与内外部环境、发展阶段以及管理需求紧密相连。
一、岗位体系需要调整的情况
1. 战略业务变动时:企业开拓新业务领域,比如从传统制造转向智能制造,就需要增添相关技术岗,同时对一些旧岗进行调整或撤销,以适配新业务。
2. 企业架构变革时:若企业从职能制转变为事业部制,岗位的层级和职责范围会发生显著变化,需要重新梳理岗位体系,明确各岗位定位。
3. 流程优化调整时:当企业引入自动化工具优化业务流程,岗位工作内容改变,为避免人员冗余,必须调整岗位设置。
4. 人与岗不匹配时:若出现岗位负荷不均,或者职责存在重叠、空白,就需要重新界定岗位权责,优化岗位配置。
5. 企业规模改变时:企业规模扩大,会新增管理和专业岗位;若企业收缩,就需精简岗位,合理控制人力成本。
二、权限体系需要调整的情况
1. 岗位体系变动时:岗位职责和层级一旦调整,权限需求随之改变,例如新设立的项目主管,需赋予相应的决策权和资源调配权。
2. 风险管理升级时:为防止权限滥用,避免流程漏洞导致损失,如财务审批不严,就需要收紧或细化权限,设置多级审批流程。
3. 企业效率升级时:若权限过度集中导致决策迟缓,或权限分散致使责任不清,就需要适当分权或集权,提升工作效率。
4. 合规要求改变时:随着行业法规、政策的调整,如环保政策趋严,企业需调整相关权限,确保合规经营。
5. 信息系统升级时:引入新的管理系统,像ERP系统,原有权限体系与之不兼容,就必须重新配置操作和数据权限。
岗位体系是权限体系的基石,岗位体系和权限体系调整的核心目的在于实现“人、岗、权”的匹配,助力企业高效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