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4年上映的电影《火红的年代》以1962年国际形势为背景,彼时兄弟国家背信弃义撕毁合同、撤走专家并实施经济封锁,上海某钢铁厂接到冶炼舰艇钢的紧急任务,而关键合金原料成了难题 。

炉长赵四海力主用国产原料炼“争气钢”,厂长白显舟却迷信进口方案,幸得厂党委书记王坚支持,赵四海的方案才得以推进 。
试炼期间,窃取主任职务的应家培暗中使坏,在料斗中放入有害元素导致炉底烧穿,白显舟未经细查便停了赵四海的职 。但赵四海并未气馁,依旧坚持推进冶炼工作。当应家培再次实施破坏时,被工人当场抓获,其阴谋彻底败露 。
白显舟经此事幡然醒悟,此前存疑的谭工程师也被赵四海团队打动,提供关键技术支持,最终全厂上下齐心协力,成功炼出合金钢,有力支援了海军建设 。

电影《火红的年代》,以及介绍电影的图书《火红的年代》传递的价值观:
① 独立自主、自力更生是破局关键。
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和原料断供,影片用成功冶炼舰艇钢的故事证明,依赖外部力量只会受制于人,国产原料和自主探索才是国家突破困境的核心支撑,这一理念在当时激励着各行业突破封锁,至今对科技自立仍有现实意义。
② 坚守信念、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。
赵四海遭遇停职等不公正待遇时,依旧不放弃试炼,这种面对挫折不屈不挠的态度,展现了劳动者的坚韧担当,也传递出为集体目标不畏艰难的精神内核 。
③ 集体主义的强大力量。
炼钢成功离不开赵四海的坚持、工人的坚守、书记的支持和工程师的助力,影片凸显个人力量融入集体才能成就大事,彰显了团结协作对攻克难关的重要性 。
④ 明辨是非、知错能改的可贵。
白显舟从迷信进口到幡然醒悟投身试炼,体现了正视错误、及时纠偏的价值,而应家培的阴谋败露也传递出投机取巧、破坏集体利益终将自食恶果的道理 。
